2020年11月11日 22:29:03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西安黄昆 浏览数:522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杜陵所在区域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西周时期,周宣王将大夫杜伯封于此地,建立了杜伯国简称杜国。又因为时常有鸿鹄飞于此地,又被称作鸿固原。秦汉时代,因位于当时的杜县以东,又称做杜东或杜东原。因为杜陵地势高敞,林木茂盛,秦汉时期均在这里建立皇家园林,大名鼎鼎的上林苑就在杜陵。
杜陵这片土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属于杜县,元康元年,也就是公元前65年,汉宣帝以杜陵东原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杜陵由此既代表汉宣帝陵,同时也正式成为汉代县级行政区划名称。汉宣帝修建杜陵的同时,也修建了杜陵邑,将很多高官、富豪迁徙到杜陵邑,由此奠定了汉唐时期杜陵文武大臣、文人学士、豪杰辈出的局面。公元前48年汉宣帝刘询驾崩,葬在杜陵,公元前16年孝宣王皇后薨,合葬杜陵东园。
因为杜陵林木秀美,风景宜人,汉唐时期依旧是名胜宝地,文人学士常会集于此,登高揽胜,许多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传世诗篇和历史故事。
唐末随着朱温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城的居民被按籍迁往洛阳,杜陵区域也因此日渐凋零,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到了明朝,大将军徐达攻下奉元路,并改名为西安府,明太祖朱元璋建藩封王时,将次子朱樉封为驻守西安府的秦王。杜陵区域成为当时主要的王侯墓葬区,先后有多位明秦藩王死后葬在这里。
到了清朝、民国时期,杜陵区域内由杜陵邑发展而来的三兆村等村落由于地处西安往来商州、湖北、四川的要道上商贸异常繁荣。再后来,逐渐成为西安市周边花灯、陶俑、社火等传统民俗最为盛行的聚集之地,特别是三兆村的宫灯闻名海外,远销东南亚。
1906年~1910年日本学者足立六喜对杜陵进行了第一次考古调查。
1942-~1943年西北地史考察团调查了包括杜陵在内的西汉诸陵。
1982年~1985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杜陵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与局部发掘。
1988年杜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隶属于西安市文物局的西安市杜陵保管所成立。
2001年杜陵区域开始实施万亩都市森林项目。
2005年杜陵遗址列入财政部重要大遗址名单。
2011年2月~2013年5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西安西汉帝陵考古工作队对杜陵整个陵区、陵邑及陪葬墓进行了大规模考古调研及勘探工作,是近年来对杜陵考古工作中最为全面、详细的一次。
2014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陕政函【2013】134号)公布实施《杜陵文物保护规划》。2014年同年,西安曲江新区总体规划(2014-2020)将由大雁塔指向杜陵的汉唐文化脉络轴作为曲江新区历史文化的核心载体,计划将杜陵区域打造为曲江二期发展的汉文化核心片区。
2017年杜陵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19年5月国家文物局同意将包括杜陵在内的西汉帝陵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9年12月《杜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
汉朝,跨越了四百年时光,经略西域,雄視东方的强盛帝国,让整个中华民族有了挺力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宣帝,一位身世传奇、功载史册的西汉帝王,长眠于西安城南的长安杜陵。高高的封土虽然历经千年,但依旧无法掩盖住汉宣帝以及大汉王朝所开创的盛世光芒还有大汉历代帝王的丰功伟绩。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