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 23:59:57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西安黄昆 浏览数:776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前面我们说到在西安城东南的浐河、潏河之间,有一块高地,汉朝初期叫作做鸿固原。因为,汉宣帝刘询驾崩以后在城南杜东鸿固原上埋着,宣帝陵位于当时的杜县东部,所以被称作杜陵,杜陵所在的鸿固原也被称为杜陵原。
在西安市东南方向的杜陵原上除了汉宣帝刘询和他的两位皇后王皇后(东园)、许皇后(南园 少陵)的三座大型封土以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封土堆(冢疙瘩、土包包),其中还有十三座明秦藩王墓及世子、王妃墓葬等68座明朝墓葬,解放后其中还有十三座保存相对完整,俗称“西安的明十三陵”,随着后来的平地运动和近年来西安的城市开发建设,其中部分墓冢封土已经被平掉了,现在就剩下秦愍王朱樉、秦隐王朱尚炳、秦康王朱志、秦惠王朱公锡、秦简王朱诚泳、秦宣王朱怀倦六位秦王墓葬保存的比较完好。
明朝初建时,朱元璋为了巩固政权,将除去太子朱标之外的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子,分封为“一字王”,镇守各地,其中二儿子朱樉被封到西安镇守陕西,为秦王,他的后世子孙世袭罔替,依次为二代、三代,到明末先后有十四位明秦藩王安葬在杜陵原上。
在汉宣帝杜陵西边大概七百米有一个陵墓神道,神道北边不远就是明朝第二代秦藩王的陵墓。秦隐王是大府井那个封土堆下面埋葬的秦愍王朱樉过世以后,他的儿子朱尚炳承袭为第二代明秦藩王,隐王是他的谥号。
其实这个地方并不好找,我找了好几次才找到这里。
在雁引路北边往引镇方向第一个加油站斜对面有一个小道道
顺着小道道一直往里走
看到下面这个大门就去就是明秦隐王墓的神道
两排石刻石像分列在神道两侧
神道北边是一个单从航拍视频来看,北边隐约可以看到一座封土堆就是隐王的封土堆,在这座封土的左右两侧是两个小一点的封土堆,据说可能是两位隐王妃的陪葬墓。但是单位看门的不然过,我就没有办法去给大家拍摄封土堆的照片,至于封土堆前还有没有石碑,我推测应该是没有,要不然也不会因为抓住一个盗墓贼以后,根据盗墓贼说曾经在里面发现过一个上面刻有隐王的墓志才把这里确定为明秦隐王墓。
根据史料记载:1395年朱尚炳承袭为明秦藩王,1412年秦隐王朱尚炳过世以后,由朱志堩承袭为第三代明秦藩王。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