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19:58:33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佚名 浏览数:738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引子
1933年与1936年,美国传教士克劳德·毕敬士(Claude L.Pickens)来中国西北地区考察,拍摄了大量的人文古迹照片,为今天的我们再看八十多年前的中国,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瞬间。本期为西安古城的风光。
1933年的西安
毕敬士所在的考察团成员,坐在马车上,一位中国马夫走在前面。
前往西安的途中,在沟壑里穿行的车队,这条道路正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牛车用于重物的运输,造型古朴的车厢与车架,仿佛正从唐朝而来。
丝绸之路沿线的一处小镇,前方是一处茶摊,赶路的人们走到这里,可以停歇片刻。
快到西安,前方出现了一座古桥,桥的两侧都是高大的牌楼,这就是著名的灞桥,始建于春秋秦穆公时期,历代多有重建。
灞水之上,古桥如龙,横贯几千载,作为东出西安的最重要的一座桥梁,诗仙李白曾有一首《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道尽名人高士的离别之愁。
灞桥的桥头,考察队一行正准备过桥,左侧的民房,两个少年蹲在门口,看着拍照的毕敬士。
快到西安途中的一处遗址。
西安城内的鼓楼,修建于明洪武年间,门匾上的文字为“文武盛地”,迎面而来的跨街门招写着:“糖果、罐头、名茶、点心”的字样,大唐盛世之时,不知何等热闹。
西安古城的西门,这里是当时重要水源地,人们用水车从井里汲水,再运至城内各处。
西安古城的西门,隋唐时期为“顺义门”,明洪武年间扩建西安城,在原址保留此门,改名为安定门至今。
西安城内的街道,一位老汉吸着香烟,道路尽头的楼阁是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照片中为明万历年间移建。
考察队找到一处西安的古老教堂遗址。
西安的东大寺内,古树旁的孩子们远远的看着洋人。
当时西安城内的交通工具,带着遮阳棚的人力车。
1936年的西安
三年之后,毕敬士和其他传教士第二次来到西安,这是在西安城内的城墙脚下所拍。
西安城外,明朝修建的城墙极为壮观,可惜建国后因百姓建房取城墙砖,导致原貌损坏严重,我们只能在老照片中感受长安城的伟岸。
宽阔的西安大街,往北方看去,明朝修建的钟楼屹立道路中央,街上行人三三两两走过。
西安的鼓楼,近距离观之,虽然是修建于明朝,但是大唐的气息仍然隐隐而来。
这是站在钟楼的门洞内,向南方所拍,远处的城楼是南门,两侧的商家颇多,行人来来往往,生活气息浓厚。
考察团一行前往碑林,这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唐朝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在长安的大秦寺落成。
西安碑林内的达摩画像石刻,旁边的禅语为: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西安碑林内的石刻地图。
西安孔庙始建于唐朝,宋朝迁入今址,照片为孔庙大殿。
西安孔庙内,古树森然,与那些古建筑一起见证了古城的历史。
考察团一行在孔庙内合影,最右的高个子挥着他的帽子。
西安东大寺内,仍然有几个小孩跑来看着远道而来的洋人,回想千年之前,那时的长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川流不息,长安人早就见怪不怪了。
西安省政府的大门,当时陕西省最高主官是邵力子,而正是照片拍摄的1936年,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西安事变爆发。
结语
以上照片,距今已过八十多年,拍摄者也已故去,但是时间如长河,从秦汉到隋唐,从长安到西安,每一段历史,就是片片浪花,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记忆深处翻腾,至于是否还有大唐盛世的模样,那只能有待读者朋友们自行感受了。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