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 11:55:04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佚名 浏览数:168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荐福寺自唐创立后,不仅是唐代高僧会集的地方,也曾有许多国外高僧来此求法、巡礼。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日本“入唐八家”之一的园仁和尚。
园仁,晚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杰出的人物之一,俗姓壬生氏,公元794年出生于日本下野(今枥木县)。在他出生时,曾有一个动人的传说。他降生时一片紫色的祥云笼罩着他的家,恰好有个名叫广智的和尚,正托钵路经此地,和尚见此祥云,便走进园仁的家中,向园仁的父母请求,待孩子长大后,跟他学佛。这段传说,说明园仁一出世就与佛有缘。九岁时园仁便在母亲带领下,来到广智身边,皈依佛门,成了一位虔诚笃学的佛教徒。十五岁时,园仁到客山入延历亲,做了高僧最澄的忠实弟子,刻苦求学。公元822年,最澄园寂后,不到三十岁的园仁就在客山开坛弘法。天长十年(公元833年),他撰著《根本如法经》,还建立根本如法堂。此时的园仁,已成为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一位高僧。
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四十五岁的园仁随日本第十八次遣唐使入唐。开成六年(公元841年),园仁两次来到荐福寺参加重大佛事活动,他在《入唐求法运礼行记》中记述说:开成六年正月“四月国忌,奉为先皇帝,敕于荐福寺行香,请一千僧”,开千僧斋(国忌日的斋饭)。由此可见荐福寺的斋堂(饭堂)之大。唐开成六年三月八日到十五日开释迦牟尼佛牙供养。这一重大佛事活动轰动长安、盛况空前。届时,长安高僧云集荐福寺,全城百姓皆“赴来礼拜供养”。为此园仁还写道:“诸寺赴集,各设珍供,百种乐食,珍妙果花,众香严备,供养佛牙,及供养楼廊下敷设,不可胜计,向佛牙楼散钱如雨。”说明进香客向佛献钱之习自古就有,而且十分盛行。园仁在往来荐福寺途中,路经街市还看到“时行胡饼,俗家皆然”。两句道明了今天我们吃的烤饼的来历源于西城胡人,且百姓非常喜欢。几日后他又返荐福寺“同求法僧等十日往彼随喜,登佛牙楼上,亲见佛牙,顶戴礼拜。兼入翻经院,见义净三藏影”。园仁真实记述了晚唐时期荐福寺内的两次活动,规模之宏大,场面之壮观都甚为罕见。
从713年义净圆寂,到841年园仁到荐福寺将近130年,他仍能见到义净大师的画像,庄重地供奉在寺内,可见义净无愧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也是荐福寺律宗的开山祖师,为后世所敬仰。这足以说明荐福寺在唐长安城诸佛寺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很大的。园仁归国时还携带了义净和玄奘大师的影像。
园仁在荐福寺虽未久住,但只要他来长安,或在长安期间,就必定常往来荐福寺求师拜佛虚心请教,因而他和荐福寺的许多法师都结下了浓厚的友谊。唐宣宗十分崇敬的栖白大师就是一位与园仁挚交很深的人。他身居官内供奉,宣宗皇帝亲赐紫袈裟,尝住荐福寺,他地位尊贵却平易近人,珍重感情。当他得知园仁要回国时,为其写了一首感情真挚的诗,“家山临晚日。海路信归绕。树灭浑无岸,风生只有潮。岁穷程未尽,天未归仍遥。已入闽王梦,香花境外邀。”表达了这位中国大师对日本友人的真情厚意。后来,当他得知园仁归途遇海难身亡的噩耗,悲痛万分,连日守灯,茶饭不进,表现出一位中国人对外国友人的深情,他们是中古时代中日友好的先驱者,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赞歌。
义净著书
义净著书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