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21:02:29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陕西公社 浏览数:255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今天未央汉城乡青西村南有座汉代古城,人称“瓜王家”。墓前立有清代墓碑,上书“汉东陵侯邵平之墓”
那么这邵平是谁?瓜王何来?
汉初,秦东陵侯邵平随着世事的变迁,归隐田园,置地于汉长安城外,造了一座茅庵草舍,当了个自食其力的农夫。他喜欢瓜果,遂开了一片瓜田,在当地享有高士美名。
汉高祖刘邦欲任用为臣,曾三召三辞,屡以“久居朝野,早已荒废学问,诚恐有辱君命”为词,婉言谢绝。
有一年,由于邵平肯下苦,终于务成一手好瓜来。瓜一开园,吸引来络绎不绝的商贩争相订货购买。东陵瓜的美名竟轰 动了长安市面,消息也传入了宫中。
一日,高祖临朝,时值天气炎热,想起邵平瓜好,欲买几个与群臣共尝新鲜。未等高祖指名派使,丞相萧何争先自讨差事,高祖会其意,含笑准许。萧何奉旨而去。原来,那萧何与 邵平是故交好友,遂主动讨旨出使。萧何换上便服,仅随带什从一人,径往邵平瓜园走去。邵平见萧何来访,故人相逢,格外亲热,忙迎入瓜棚。寒喧过后,邵平命园童割瓜待客。萧何尝了一二,即觉香甜可口。萧何说:“我这个人贪食,请君再与八枚。”邵平满口答应。萧何笑道:“非己所需,此来特请吾兄进瓜献君。”邵平闻言,当下心中不乐,不愿阿决媚上,遂沉吟不语。萧何奉劝道:“今 上宽厚,非始皇可比,兄为人志士,既不愿作官,也当讨个天下尽知的名声,岂不是好。”邵平碍于萧何的面子,也觉得友人的盛情难却,便答应了进瓜之事。萧何走后,邵平采了八枚好瓜,个个上品,雇请了十六个人,抬了八副食盒,自己前边引导,进入宣平门,朝长乐宫抬来。
萧何为给邵平扬名,安排了一支乐队吹吹打打,并亲自迎瓜,为朋友添彩。丞相迎瓜的举动,感动了整个长安城。
据说邵平那年进的瓜,简直大得出奇,个个均在百斤以 上,且皮润色艳,令人不吃先爱。高祖一看,先吃一惊:“好大的瓜呀!”切开,黑籽红幅;一咬,比冰糖甜;咽下,润心凉爽。高祖一时高了兴,竟不由脱口而出,连声赞道:“好瓜!好瓜!你真成了瓜王了!”萧何急向邵平使眼色,示意赶快谢恩。邵平即跪拜。
邵平这一拜谢,当时把正吃瓜的高祖弄了个莫名其妙。萧何一眼看透了高祖心事,怕皇上一会儿反悔,赶快奏道:“陛下,天子口中无戏言,吾主已封邵平为王矣。”高祖闻言,方想到自己一时无意话出,竟被萧何抓住不放,只得含笑点头默认。
邵平虽受王爵,但仍作布衣,始终守在瓜园,死后就葬埋在瓜园之内。他的事被《长安县志》隐逸传记载。每逢二、三月种瓜季节,凡从外地来西安种瓜的瓜客,在未下种之前必先备上香蜡纸褚之类到“瓜王家”前祭祀一番,意图讨个丰收的吉利。这样“瓜王冢”就驰名各地了。
历代不少文人骚客用“邵平种瓜”的故事抒发人生感叹。早在三国,魏国著名诗人阮籍《咏怀诗》:“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走轸距阡陌,子母相钩带。五色耀朝日,嘉宾四面会,膏火自煎熬,多财为祸害。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东晋诗人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诗:“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李白《古风》:“昔日种瓜人,青门东陵侯”。骆宾王《帝京篇》:“黄雀徒巢桂,青门遂种瓜”。唐初“四杰”杨炯在《送李庶子致仕还洛》中写道:“亭逢李广骑,门接邵平瓜。”温庭筠在《增郑处士》中有“醉贫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文人文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王维不得志时,先想到去邵平种瓜之地,看到“门前学种先生柳,路旁时卖故侯瓜”,他最终落脚蓝田辋川,过田园生活了。
邵平种瓜
邵平画像
现在在西安市西临公路豁口东约3公里处,有一个被公路劈成南北两部分的村庄,叫邵平店。这个不为人注意的村庄,就是已经有有2000多年历史邵平曾经所居住的“赵北田村”。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