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1日 12:41:54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地图讲史 浏览数:302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铜川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今铜川市境内有豳邑,后迁于岐,逐渐发展成周朝。而铜川市地区从东周开始,其地逐渐归于秦国。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铜川市境内只有一个县治,属左冯翊。
祋祤县,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置,治今铜川市耀州区东。东汉初废,后复置。三国魏废,未延续下来。
西晋
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此时今铜川市境内只有一个县治,属北地郡。
北地郡,战国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置,东汉逐步为羌胡所占。东汉末寄治冯翊郡,后给予实土,辖区如上图。
泥阳县,秦置,今耀州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甘肃省宁县东南,东汉末徙治今耀州区东南。隋开皇六年(586年)改为华原县,并移治今址。蒙元时期并入耀州为州城,民国初改为耀县。2002年改置耀州区,至今。
隋朝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此时今铜川市境内存在上图两县,属京兆郡。
同官县,北周建德四年(575年)改铜官县置,今王益区和印台区行政建制的起源。1946年改名铜川县,1958年改设县级铜川市。后逐步改为王益区和印台区,至今。
唐朝
上图为公元741年唐朝时期。此时今铜川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分属京兆府和坊州。
宜君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今宜君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历史上几经废置,1961年复置,延续至今。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此时今铜川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分属耀州和坊州。
耀州,唐天祐三年(906年)由割据藩镇岐王李茂贞置,治华原县。五代梁改为崇州,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复为耀州,其地级行政建制一直延续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耀州不是铜川市境内首个本土地级行政机构,但是第一个长期稳定的本土地级行政机构。
元朝
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元朝两朝三级行政区划和四级行政区划并行,笔者的地图只绘制到第二级。
耀州依然为地级行政机构,行政隶属关系为同官等县属耀州,耀州属奉元路,奉元路属陕西行省。
明朝
上图为公元1582年明朝时期。和元朝时期下你个比,南部属西安府,北部属延安府,其余无大变化。清朝这一带延续明朝的行政区划,不赘述。
民国初
上图为公元1914年民国初期。民国初期实行省、道、县三级行政区划,此时同官县和耀县属关中道,宜君县属榆林道。1928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建国初
上图为公元1960年建国初期。建国后宜君县属延安专区,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耀县初属咸阳专区,后属渭南朱喊去,此时属省直辖。同官县因与潼关县谐音,1946年改名铜川县。铜川县则在1958年改为县级市。
1979年铜川市升为省辖市,同时耀县从渭南地区划归铜川市。1983年,宜君县从延安地区划入。
当代
随着2003年市政府由王益区迁往耀州区,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铜川市行政区划史,无疑耀州区的行政建制历史最有悠久。其秦朝建制,初治今甘肃省境内,随着北地郡的废弃,东汉末迁治今耀州区境内,延续至今。
唐朝末期到清朝中期,耀州是本土唯一的地级行政机构,治所也一直在今耀州区。建国后,随着工矿的发展,原同官县改为铜川市,逐步成为新的地级行政中心。不过2003年迁回传统的地级治所耀州区,至今。
已完结十三省、自治区行政区划史,治学不易,喜欢请分享赞赏,感激不尽。
资料来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水经注等正史和地理总志。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