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1日 10:09:23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佚名 浏览数:199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作为重要性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今年网友们又会因为什么事情吵上热搜?关于中秋节,还有哪些事是你不知道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中秋节那些奇奇怪怪的冷知识。
中秋节的别称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中秋节又被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在这个节日里圆圆的月亮是主角,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等。
月亮上有什么
从小到大,关于月亮的故事里,都有玉兔和蟾蜍的身影,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月亮里不是别的动物呢?古代的月亮跟今天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把利用现代设备看到的月亮阴影提取,大致是这样的:
再稍微细化一点,看起来就更具象了:
关于月亮里面有什么,东汉王充的观点是:“月中之兽,兔、蟾蜍也。”(《论衡》)
在玉兔和蟾蜍周围的环形山,更像是天庭的云雾之类的,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玉兔也会变换姿势:
且这种想象的画面都能在文物中找到佐证。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左上角有个著名的被称为“月亮之上”的画面——一弯新月,月上有一只口衔流云的蟾蜍,还有一只玉兔。
西汉 马王堆汉墓帛画 局部
此外,西汉墓壁画中还有一副“月中景象”:
西汉壁画
是不是跟前面阴影部分看起来相差无几?原来几千年过去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嫦娥是只癞蛤蟆
关于嫦娥奔月,我们熟悉的版本是:嫦娥偷吃了后弈的不死药,飞到了月亮中,虽然成了仙,但嫦娥到月亮上居然变成了一只丑陋的蟾蜍,被人称之为“月精”。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后汉书·天文志上》刘昭注引张衡《灵宪》
汉代画像石刻《嫦娥奔月》拓片
汉代画像石上也有类似画面的描绘,画中左边圆的是月亮,月亮中有一只蟾蜍,嫦娥在飞向月亮的同时,下半身已经开始变异了,长出了两条腿和一条长长的尾巴。
虽然,蟾蜍在我们看来并不讨喜,但在古人眼中它可是财富、多子、长寿的象征。
表面上,嫦娥变成蟾蜍毁了大家的童年,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故事影射了另一个社会现实:在“美但穷”与“丑但富”中,嫦娥选择了后者。
换做是你,恐怕会跟嫦娥的选择一样呢,毕竟大部分人都没有嫦娥美……
有钱人都吃过期月饼
如今,作为中秋节的主角,市面上的月饼大多会面临一种处境:节前的月饼“高攀不起”,节后的月饼“爱答不理”。
对于这种现象,宝哥哥觉得有必要给商家们支一招:中秋卖不完的月饼不要扔,放起来风干,过年再卖!
《燕京岁时记》载,清代的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不过,你也不用害怕,清代这种留到除夕吃的月饼当然跟我们今天的月饼不太一样。历史学者苑洪琪曾考证,清代中秋节祭月之后,将10斤大月饼用红绸包起依例放到阴凉处风干、收贮,这种月饼烤、烙制时油量大水分少,便于存放,可以直到除夕晚上再吃,取“团圆”之意。
对的,你没看错,清代宫廷里的月饼一个重10斤。做这种巨型月饼的模子直径为70cm,用梨木制成,为广寒宫玉兔捣药图案。
故宫博物院藏“广寒宫”月饼模子
以云朵掩映下的广寒宫为主体,玉兔持药杵立于台阶正中;高大的桂花树枝叶婆娑,广寒宫、玉兔都在它的覆盖之下,工匠运用阴阳雕刻的手法,刀法纯熟,图案形象生动。
清宫月饼不论是清帝后御用,还是祭祀月供、赏赐所用,月饼的规格大小都是成套的。
据清宫档案记载,清宫祭月供桌上的月饼由大至小摆成塔形,顶尖月饼直径两寸(约6.6厘米),最底的大月饼直径两尺(约70厘米),大月饼用面十斤,小月饼用面一两五钱。
《清人绘中秋佳瑞图》中供月的场景 故宫博物院藏
这么多月饼,怎么吃得完?
中秋节当天一人切一块,一人带一套回家,剩下的留着过年就行了。
当然,在宫里,为了体现尊卑有序,即使是同一块月饼,谁吃月饼边,谁吃月饼里都有讲究。
“圆光切成十九块,边栏切成十八块。进圣母皇太后圆光二块,赏皇后圆光一块,瑾嫔、珍嫔各圆光一块。”
“储秀宫总管((太监)李莲英圆光一块,边栏一块;总管增禄圆光一块;边栏一块;内总管首领大太监等人圆光二块,边栏一块;督领侍佟禄圆光二块,边栏一块;乾清宫总管圆光二块,边栏四块……”——光绪十五年《御茶膳房·宫中杂件》
聚会结束后,每人还能领到皇帝赏赐的月饼一套重12.5公斤,内有13厘米月饼5块,8.3厘米半月饼10块,自来红月饼15块,自来白月饼15块,敖尔布哈(奶皮月饼)10块,并还有西瓜鲜果、毛豆角等各样鲜果。
这么有分量的中秋礼盒,怎么拿回家也是一个问题。
甜咸月饼之争
近年来,和豆腐脑、粽子的“甜咸党”之争一样,南方人和北方人在月饼口味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今天我们不妨八一八李白、苏轼、唐伯虎、宝哥哥,这几位不同时代的顶级流量吃的都是什么口味的月饼。
唐:葡萄干+红枣干
我国出土的唯一一件月饼实物,来自新疆吐鲁番市的阿斯塔纳唐墓,这说明,月饼在唐代已经成为一种流行食物。
新疆博物馆藏唐代压膜花式点心
为了保存这块月饼的完整性,馅料至今还没有进行过鉴定,但在同一个墓葬里,考古专家还发现了葡萄干、红枣干等食材,So,李白大大吃的月饼,很有可能跟这个月饼一样,是葡萄干+红枣干馅的。
宋:酥油+麦芽糖
宋代,月饼的名字第一次出现,但民间还是更习惯叫它 “小饼”“月团”,那这“小饼”是什么馅的呢?
明 朱之蕃《临李公麟苏轼像》
苏轼有诗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饴,指麦芽糖;酥,就是酥油,可见,苏轼大大是个纯粹的“甜党”。
明:各色水果
明 唐寅《桐荫清梦图》
时间来到明代,月饼又出了新花样,《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八月望以百果为大饼,名月饼”,《宛署杂记》提到月饼时,也说“市肆至以果为馅”,看来,唐伯虎已经能吃到各种水果馅月饼了。
清:各种口味
清代,月饼的种类已经十分丰富,有糖馅、果馅、豆沙馅、红枣馅、五仁馅……另外,还出现了咸口的芝麻椒盐馅。
如你们所见,在几位大佬中间,宝哥哥是最幸福的,可以选择的月饼口味最多,但同时,宝哥哥也面临着一个问题——你永远不知道今天吃的月饼是去年的还是前年的。(为什么?毕竟有钱人都吃过期月饼)
清 孙温 《红楼梦》中秋宴
看完这些,是不是突然觉得手里的月饼真香了?
【声明】本站为纯公益、非营利性网站,旨在将陕西乃至中华优秀文化的文图汇集于此,供更多公众免费交流、学习。本站未注明出处的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站无意侵犯原作者或著作权拥有者合法权益,亦无任何将之用于商业获利目的和行为。若本站无意转载其文图,或在原文中无标注原作者,请通过电话13384928744(微信同号),或76517731@qq.com邮箱告知,我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或按原作者要求补充标注,并对原作者致以真诚歉意。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