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6日 22:50:35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佚名 浏览数:174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一、青铜器的第一高峰——商后期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个是商后期,另一个是春秋晚期到战国。
商后期指盘庚迁殷到商纣王亡国,约273年的历史时期。迁殷之后,武丁在位时商朝的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武丁中兴”。
在考古学上商后期以殷墟为代表。河南安阳殷墟是商后期的都城,集中了当时水平最高的工匠,铸造出极精美的青铜器,用于祭祀和陪葬,妇好墓出土的铜器,堪为代表。妇好是武丁的王后,也是通过甲骨文可证的第一位女将军。
二、商后期青铜器的特点:
1、器形厚重,形制多变
商后期是青铜器尺寸最大的时期,重器频出,气势逼人。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是目前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当之无愧的国宝。(后母戊是武丁的另一位王后。)
器型变化多端,鼎有圆鼎、方鼎、分裆鼎(也称鬲[lì]鼎,是鬲[lì]与鼎的结合,有肥大膨胀的三足)、扁足鼎(足部是扁平的)等不同形制。
有时整体器物做立体的动物形状,如牺尊、鸮[xiāo]尊。
商人还创造了一些绝无仅有的器型,例如妇好墓出土的三联甗[yǎn],偶方彝[yí]。
2、纹饰繁丽
商后期的铜器器壁厚实,利于做出多层的纹饰,“满花”流行,纹饰铺满器身,摆脱了前期简朴的风格。用细密的云雷纹打底,上面做浅浮雕,浮雕上又有花纹,称为“三层花”的装饰技法,使青铜器显得富丽堂皇,华贵非凡。
纹饰的题材多种多样,以“饕餮[tāo tiè]纹”最为常见,(现代学者认为叫“兽面纹”更合理),另外夔[kuí]纹、鸟纹、蚕纹、蝉纹也很常见。
3、铭文增长
商后期的有铭铜器增多,逐渐成为普遍的现象。妇好墓出土青铜礼器210件,有铭文的110多件,铭文的内容一般是族氏(或称“族徽”)和人名,人名是器主或者是要祭祀的先人的名号。
商代铭文最长的是一件故宫收藏的四祀邲[bì]其卣[yǒu],46个字,是商纣王时期的。
4、组合复杂
殷墟的甲骨卜辞证明当时的礼制十分隆重繁复,对应在典礼中使用的礼器组合也很复杂。
5、工艺进步
这时已经掌握分铸法,将预制好的部件,组合到陶范上,铸造出形制特异的铜器。
此时还流行镶嵌绿松石的装饰艺术,还有嵌红铜、玉、黄金的器物。
三、商后期非中原地区的青铜器
商代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与周边的部族时战时和,在碰撞交流中,商文化的影响扩散开来,北至内蒙古,南到广西,东到山东,西到甘陕,都有商后期的青铜器出土。边远地区的青铜器因为既受到商文化的影响,又富于自己的区域特色,反而独具魅力。
下面对商后期非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做一简介,情况就不细写了,直接图片大赏。
1、山西吕梁山铜器群
2、湖南宁乡等地铜器
3、江西新干大洋洲墓地
4、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
5、其他地区
【声明】本站为纯公益、非营利性网站,旨在将陕西乃至中华优秀文化的文图汇集于此,供更多公众免费交流、学习。本站未注明出处的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站无意侵犯原作者或著作权拥有者合法权益,亦无任何将之用于商业获利目的和行为。若本站无意转载其文图,或在原文中无标注原作者,请通过电话13384928744(微信同号),或76517731@qq.com邮箱告知,我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或按原作者要求补充标注,并对原作者致以真诚歉意。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