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29日 15:01:52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二乐3550 浏览数:5071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最大差别在于对待青草的态度上,游牧民族喜爱草原,他们不把大自然敌对化,顺从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游牧与自然浑为一体,游牧民族走到哪里都是山清水秀,蓝天白云。
历史证明游牧民族统治中国时期都是自然生态保持最好的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黄土高坡是水草肥美的牧场。黄河也从没闹过灾害。安静地流淌了许多年。后来农耕侵占草原,游牧消失了,草原牧歌也就消失了。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生态消失了。
饥饿的农耕民族历史记忆让他们走到哪里都迫切地从土地里索要粮食,并把草视为农田的天敌,除之而后快。开荒无疑是对于草原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陕北黄土高坡的荒凉就是典型的例子。
秦大将蒙恬临死前说:“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他认为是因为他的大兴土木修秦直道,得罪了地脉,也就是破坏了坏境。他死后,他的将士以袍负土,为他筑起了高高的坟冢。古人都对破坏环境有忏悔之意,而当今的陕北矿产开掘者却没有一丝羞愧。
沿着秦直道从鄂尔多斯向南一直到陕北的榆林漫漫黄沙,都是春夏之交却很少看到绿色。跨过秦长城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当今在陕北的土坯墙上不时地出现。 “战天斗地,改造大自然!”、“向荒山进军,战胜沙漠!”的口号。
榆林又有“驼城”之称,因为以此往北都是浩瀚的毛乌素沙漠。“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这样两句诗概括了榆林古城的精髓。
“北台南塔”是指城北的“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和城南的凌霄塔。“六楼”指座落于城内大街有“一串珠”之称的古楼阁,从南门进入古城依次是:四方台、万佛楼、新明楼、钟楼、凯歌楼和鼓楼,由于这些古楼阁下车辆皆可通行,因而有“六楼骑街”之美名。
榆林古城南门外
榆林古城街
榆林古城戴兴寺古建筑群
榆林城北万里长城上的镇北台
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