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9月29日 05:40:19来源:中华遗产 2009年第01期 作者:孟享 浏览数:1663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这是一枚夏商时期的海贝。这枚色泽鲜亮、形质精美的贝,在古代人眼中一定很珍贵,可以用来交换不少货物吧。
汉代马蹄金是西汉货币。金质,因状如马蹄而得名。马蹄金一般是用于帝王赏赐、馈赠及大宗交易的上币。
战国中期魏国布币。币上铸有“安邑一”,安邑是魏国早期都城(今山西夏县),是当时的货币重量单位。
西汉“五铢”。一铢相当于144粒粟(小米)的重量,比“秦半两”轻巧,携带、使用方便。从汉武帝始,“五铢钱”沿用了七百多年。
蚁鼻钱也被称作“鬼脸钱”,是战国时楚国铜币。币上“咒”字多被称为“哭”字,钱文的含义还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一刀平五千”是王莽时期发行的大额货币,当五千枚五铢钱用。王莽将币上“一刀”二字作错金装饰,因此也被称为“金错刀”。
战国齐刀币。币上铸“齐返邦长法化”字。这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币,为纪念齐国重建政权而铸,“长法化” 即法定货币。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开铸“开元通宝”,此四字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中国货币从此超越以重量为标准阶段,向抽象化转轨。
战国时“秦半两”。中国历史上几千年圆形方孔钱的形制便由此奠定。
银锭在明朝盛行。洪武八年(1375)定价,银一两当钱一千文,即钱一千枚。但白银至清朝才作为国家法定货币流通。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