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 03:06:55来源:本站采编 作者:文言 浏览数:3064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10月10日下午,本站总编、民革陕西省委会文化与旅游委员会委员秦岩邀请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老艺术家,国家一级作曲,演奏员黄育英、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传人王熙苹、碗碗腔省级传承人温喜爱、皮影碗碗腔省级传承人王进法、山阳漫川大调第八代传人王贤丽及宝鸡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曹豫龙等人在省政协六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主题为“陕西濒危地方传统戏剧的发展和保护”座谈会。民革陕西省委会秘书长崔彬、原省政协文教委主任雷涛、省著名作家孙见喜以及民革省委会文化与旅游委员会主任李侃社、民革省委会宣传部焦洁、民革西安市未央工委主委李宁、民革西安市新城工委尚德支部王静等20余人参会研讨。来宾们就陕西地方戏剧现状进行了多层次的座谈,大家畅所欲言,就陕西濒危地方传统戏剧的发展和保护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五千载,陕西独占三千年。陕西汇聚着自周秦汉唐以来的人类艺术文化的精髓。中国的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大多是在此期间形成和创立的。作为陕西地方的戏剧,传承着千百年来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宝贵财富,承担和发挥着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责任和作用。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地方戏曲就受到了影视、流行音乐等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全省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地方戏曲,到目前仅剩下二十五、六种。除秦腔发展状况相对较好外,汉调桄桄、弦板腔、阿宫腔、跳戏等剧种濒临消亡。
由于历史原因和条件所限,许多记载这些艺术瑰宝的文献和史料没能得以保存,加之戏曲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仅有单一的剧本或唱腔音乐,是不能让后人完全的把这些历史剧目呈现出来的,很多需要口传心授的表演、演奏技巧、乐谱等如再不抢救,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和老艺术家的遗忘、痴呆或相继离世,他们的手稿、笔记、史料、影像等,或变成“破烂”被遗弃,或被贱卖,或被焚烧,使得这些曾经荣耀陕西的文化遗产将会永远地退出了艺术舞台,成为写在纸上的史料。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