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11:41:04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佚名 浏览数:1508 责任编辑:本站小编
宜川胸鼓又叫花鼓,据宜川县志记载,胸鼓从宋代就已经在黄河沿岸地区流行了。在陕北与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齐名,被人们并称为“陕北三鼓”。
宜川胸鼓爽朗清脆,明快潇洒,气氛热烈,动律花哨,表现了宜川劳动人民忠厚开朗性格。它既能登台表演,又适宜于广场及街头演出,近年来,多次参加了国家和各省市重大活动演出。
胸鼓的表演极富观赏性,且没有人数的界定,表演队里的青年男女,头扎英雄巾,佩戴武士缨,优美的舞姿,娴熟的击鼓,加上头部摆动,目光传神,动作潇洒,使得表演场面活泼欢快,爽朗清新。胸鼓的击鼓动作别具特色,鼓手左手握硬木小槌,右手持牛皮软槌,使节奏的强弱对比明显,鼓点花而不乱,彩带上下飞扬。鼓手的对打也别具一格,表演者通过击鼓来传情表意,使宜川胸鼓的表演更具感染力。表演到高潮时,一人身振数鼓,在扁担上,或在凳子叠起的造型上,以惊人的技艺,上下翻滚,击鼓作舞,既有舞蹈者的优美,又有武术杂技的刚健,使形体的韵律和奔放的热情融汇于击鼓的节奏中。
胸鼓的鼓点清脆,演奏轻快,节奏活泼,表演变化多样,时而像滔滔的黄河击浪慷慨激昂,时而清脆悦耳似窃窃私语,独到的风格突出了黄河文化乐观、欢快、质朴的特点。历经了千年的沧桑,今天的宜川胸鼓无论是表演技巧还是服装佩饰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舞蹈中体现出的欢快跳跃和精心刻画的形体神韵,尤其是女子舞蹈动作中特有的娇柔细腻,展现了宜川人民乐观、温厚、俊美的风情,使胸鼓这一表演形势得以流传至今,为人民所喜爱。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