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6日 18:10:11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兰歌在线 浏览数:886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白居易与元稹两人相识30余年,志同道合,惺惺相惜。据后人统计,两人来往通信1800多封,互赠诗篇接近1000篇。两人的旷世友情流传千年。
一、白居易的仕途
唐代有个说法,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的是进士科很难考。
因为唐代科举取士,参加考试大概八九百至两千多人,每次录取不过二三十人,甚至几人、十几人,比如白居易登第那次大概就是17人;杜甫比较倒霉,“野无遗贤”,一个不取。有数据称整个唐朝录取进士大概在7800人左右。
录取人少,还不见得年年考,而且还有黑幕或内幕,所以那些诗人需要各处走动,把自己的诗文给达官贵人看,以求其推荐,这种行为称之为“行卷”或“干谒”,那些诗则叫“行卷诗”或“干谒诗”,牛逼如李白、王维、白居易也不能免俗。
据说白居易十几岁时到长安,拿自己的诗文拜谒了当时的诗坛名宿顾况。顾况一开始没在意这个年轻人,拿他的名字打趣,“长安米贵,居大不易”。长安的物价很高,想住下来不容易啊。
长安为什么米贵?因为长安人多(富人也多),关中物产不足以支撑,需要从外地运送,而三门(峡)为害,漕运不便,运输损耗/成本很高。这也是长安自唐朝之后再未成为中国首都的原因之一。
然后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收回刚才说的话,改口赞叹道:“作得此诗,居天下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有这般文采,哪里住不得呢?
二、白居易的感情生活
白居易37岁才结婚,在他母亲以死相逼下,娶了同事杨汝士的妹妹(从妹)。为何迟迟没结婚?因为白居易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湘灵。
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个可爱的姑娘。湘灵是白居易在符离的邻居,比白居易小四岁。她们家是平头百姓,所以白妈妈坚决反对,唐代的门第观念是亘在两人面前的巨大门槛。
白居易一生给她写了很多诗。曾有一夜,白居易独宿空堂,百感交集,百味杂陈,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
被贬江州途中,冥冥中自有天意,白居易居然与湘灵父女偶遇,两人抱头痛哭。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少娥眉减旧容。
应被旁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
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
(白居易《逢旧二首》)
那一年,白居易45岁,湘灵41岁。
53岁时,白居易从杭州刺史卸任回洛阳,途中专门去了趟符离,看到“变换旧村邻”,湘灵已不知去向。
晚年白居易还写过一首长诗,全诗我不会背,只记得最后两句,“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白居易晚年还有两个著名的歌姬,曾给他带来很多温馨和欢乐。
“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现代汉语中的“樱桃小口”和“小蛮腰”就是出自此诗。我一直觉得两人应该都能歌善舞,就跟“秦时明月汉时关”、“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一种互文。
更晚些时候,年老体衰的白居易把二人放归。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放始休。
月明人倚楼。”
樊素是江南人,据说这首《长相思》就是樊素离开后,白居易思念樊素的作品,唐词的代表作之一。
“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若不是这般的多情与深情,又怎写得出《长恨歌》那般的凄恻缠绵?
二、元稹的感情生活
相比之下,元稹的感情生活又是另一番模样。
元稹最有名的诗大概要算下面这首《离思》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以及《遣悲怀》三首都是悼念亡妻韦丛的。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小元稹4岁,20岁嫁给元稹。一个是名门闺秀,一个是青年才俊,典型的凤凰女与孔雀男的结合。然而很不幸,7年后韦丛因病去世。
《昌黎集》卷二十四《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是的,元夫人的墓志铭也是请韩愈写的。
元和五年春,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三月途经商山,梦见亡妻韦丛,于是又有下面两首。
“良夕背灯坐,方成合衣寝。
酒醉夜未阑,几回颠倒枕。”
(元稹《合衣寝》)
“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
忆昨初来日,看君自施展。”
(元稹《竹簟》)
元稹一生写了很多悼亡诗。
但还有一种说法,那首《离思》是元稹怀念早年恋人崔莺莺。为了仕途,元稹抛弃了崔莺莺而跟豪门贵族联姻。他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据说是他的自传,说的便是这事,始乱终弃的证明。
《会真记》是唐传奇中的精品,对后世说唱文学影响很大。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
还有一个人需要特别提一下,那就是唐代第一或第二才女——薛涛(768—832)。至于第一还是第二,就看她跟上官婉儿扔骰子比输赢了,其他女子恐怕只有围观呐喊的份。
薛涛本是长安人,幼年随父入蜀,沦为乐妓。工诗,韦皋曾向朝廷举荐她为校书郎,其实朝廷并没有批准,但“女校书”这个名号,却不胫而走。薛涛会制作一种纸,一种精美的桃红色松花小彩笺,人称“薛涛笺”。
薛涛大元稹11岁,二人是姐弟恋。想来那些日子,薛涛曾用这美丽的纸,写上美丽的诗,寄给元稹,而元稹读信的感觉,想来一定十分美妙。
薛涛跟韦皋、王建的人生有密切交集,同时代的一流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张籍、张祜、杜牧等,也跟她有颇多唱和。
元稹后来去越州(今绍兴)当刺史,跟另一个江南才女——刘采春相恋。二人曾共同生活了七年,但后来元稹回京洛,刘采春依旧留在江南。
唐代著名女诗人,还有李治和鱼玄机,两人都是女道士,也都死于非命,前者跟陆羽、朱放、崔涣、刘长卿、僧皎然过从甚密,后者跟李亿和温庭筠有过恋情。
“李薛刘鱼”,号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刘采春才华不如另外三人,应该是沾了薛涛和元稹的光。
言为心声,我相信元稹写《离思》,写《遣悲怀》,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就跟大理段王爷一样,他或许见一个爱一个,但他真心爱着每一个。
三、旷世友情:为你写诗
除了乐府、除了悼亡诗,元稹最著名的作品大概要算他给白居易写的那些诗了。如: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815年)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元稹《得乐天书》,816年)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817年)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元稹《重赠》,823年)
白居易也给元稹写过很多诗,如上面那句“唯梦闲人不梦君”,就是回复白居易来信。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白居易《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梦微之》,817年)
那时一个是江州司马,一个是通州司马,正是两人仕途最不顺的时候。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居易这首《蓝桥驿见元九诗》写于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在蓝桥驿看到几个月前元稹回京时,题在驿亭墙上的《留呈梦得子厚致用》。那时候元稹从江陵士曹回调,刘禹锡、柳宗元二人也从各自的州司马任上奉诏回京。蓝桥驿是二人的必经之路。正是春风得意时。
不曾想,几个月后,这三人竟又分别外任,刘禹锡连州刺史,柳宗元柳州刺史,元稹最惨,通州司马。更想不到,再过一个月,白居易竟也从这条路经过,去往江州司马任上。
元稹比白居易小7岁,又早15年去世。“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纵使自己也已年老迟暮,纵使有香山美景、诗豪唱和、九老欢宴,白居易始终不忘故友……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八岁丧父,少经贫贱,以诗名世,有“元才子”之称,官至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即宰相),后出为同州、越州、鄂州刺史,死于武昌节度使任所,享年五十三岁,现存诗830余首,有《元氏长庆集》。
前人谓《长恨歌》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行宫》诗四句,读者不觉其短,的确是各尽其妙。另外,元稹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铺叙详密,优美自然,也曾与《长恨歌》齐名。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