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6日 08:54:18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戴老师讲历史 浏览数:717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古人的生活日常和现代人的生活日常有很大的差异,最明显的一条就是吃的上面了,搁在古代,有没有这么多花里胡哨的美食另说,单单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寻常水果,不少时代的古人就压根儿不曾见到过。比如说西瓜。
西瓜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夏天的解暑利器,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现代人,不管哪年夏天都离不开西瓜的,冒着炎炎夏日,拿出冰镇西瓜,一勺挖下去,再一口吞下去,那滋味美极了...但是如果是汉代人,他们穷其一生也是没办法吃到这玩意儿的——事实上,不止是汉代人,要到唐五代之后,西瓜才正式的传入内地,成为著名的解暑利器的。那么,没有西瓜,汉代人怎么解暑呢?以及有了西瓜之后的唐代人,完全靠着西瓜来解暑吗?
冰镇西瓜:夏日必备
汉代人当然有自己的办法,比如说在烈日炎炎之下,找个地方喝一碗刚刚烧沸的热汤。这热汤喝下去之后,人就会出一身大汗,那么这一身大汗就很易带走身上的大量热量,这种办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在里面,但是如果是刚刚劳作之后,猛地逼出这么多汗液,很容易造成大量盐分流失,最后导致脱力。
小二,来一碗热汤
不过汉代人除了喝热汤之外,也有别的解暑办法——比如说搞一搞扇子。这里就要隆重介绍一下汉代人日常生活中解暑的发明创造了:七轮扇。
《西京杂记》卷一:“ 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这里可能也有撰写作者的夸大成分在里面,总之,这玩意儿一旦运作,可以让“满堂寒颤”,实在是炎炎夏日不可多得的解暑神器。我私下里其实一直觉得,其原理可能与现在的电风扇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了,也许当时的气候并没有如今这么温暖,所以某种程度上“满堂寒颤”姑且就信了吧。
能让“满堂寒颤”的七轮扇
说完了汉代人的解暑操作,我们再来看看唐代人,上面也说了,唐代的时候已经有了西瓜,等到唐五代的时候,西瓜又逐渐传到了内地:
....居虏中七年。当周广顺三年,亡归中国……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
大概就是如上这种史料的叙述,总之,西瓜在唐五代之后已经开始在中国各地流行起来了,那么这个时候的中国古代人是不是就靠着直接吃西瓜解暑呢?其实并不是,中国古代人的聪明程度其实一点不输给现代人,他们搞出了“冰激凌”和“冰镇西瓜”,避暑效果极佳!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就要破口大骂了:“什么玩意儿,古代人怎么可能会在盛夏搞出什么冰镇西瓜,你怕不是在说梦话吧?再说了,就算古代有个别达官贵人家里有地窖可以存冰块,那也不是所以百姓都能过这样的生活啊!”
达官贵人的地窖可以藏冰块
不要着急,听我慢慢道来,拜爱长生不死仙药的秦始皇的福,我们古代人在化学上其实一直很有天分,到了唐代之后,由于唐代皇帝对求仙炼丹也很有心得,加上李唐皇室总是认为自己是道家老子的嫡系后人,所以呢,在唐代,这个化学(炼丹技术)发展的相当快。
所以呢,在一次炼丹过程中,就因为一场爆炸造就了“火药”,与此同时呢,火药的出现又带动了大量硝石的出现,善于观察的古代人民对这些炼丹出现的副产品进行仔细研究后惊喜的发现,这个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
那,这是什么呀,这是一场价格革命啊!要知道在此之前,夏天的冰块是什么啊,是堪比黄金的存在啊——“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同金璧”。现在呢?只需要稍加操作,就等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得到冰块,有了冰块,在夏天避暑还会有什么问题?汉代的热汤和“七轮扇”,能有冰块好使?再说了,又有了西瓜,在夏天干啥不行。
于是,善于做生意的古代中国人,马上把这项技术发扬光大,在酷热时节,商人们用硝石做冰,再把糖加到冰里,这就是什么啊?这就是“冰激凌”啊!看看,什么才叫古今无缝对接。那么,再往后,到了宋代,这里面的花样玩得就更多了,加“糖”可以,那加点奶可不可以呢?也可以对吧,同样的,那我加点果汁、药茶、牛奶是不是都可以呢?
冰激凌
就这样,北宋汴京的“冰糖冰雪冷元子”、南宋临安的“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著名古代冰激凌”驰名天下,大诗人杨万里吃了都说好:
“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
因此这么看的话,我认为其实古代中国人的避暑生活虽然和现代人有比较大的区别,但是由于古代中国人的机智和灵活,实际操作起来的话,也不是很逊色于现代人的避暑生活。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