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7日 20:21:19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非非空 浏览数:476 责任编辑:秦岩总编
常常听人说起”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就是“儒、释、道”三大教。那么,什么是“九流”呢?
有一个顺口溜,在民间流传甚广:“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六流当,七商八客九种田。”
这里所说的“九流”,是指的在某些特定时期的“上九流”的划分。从这可以看出,位居“九五至尊”的皇帝,也只是个”三流”角色。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这还要从“三教九流”的起源说起。
“三教”之说,源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三国时代。其实,无论是儒道还是道家,孔子和老子创建的初衷皆非宗教,只是一种学说,由于其教化民众的社会功能与宗教相通,尤其是道家经过东汉时期的演变,才被人们视为宗教。而儒家虽可称儒教,更多的还是叫做“儒家思想”更合适。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指的是春秋时的儒、墨、道、法、杂、农、名、阴阳、纵横家等九种流派,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诸子百家”中的主要代表。
随着社会阶层和职业的拆分,“三教九流”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九流”,逐渐成为对各种不同职业的划分。
除了“一流佛祖二流仙”的归纳之外,对“九流”比较正统的拆分应该是这样的: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可以看出,这里把迷信和宗教传说中的佛祖和仙都去掉了,让皇帝居于首位。同时,圣贤被列为仅次于皇帝的第二位,由此可见,古代社会对圣贤是极其崇拜的。
但无论是哪种说法,农工之类的基层劳动者都位于上九流之列,看来,纵使生在“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还是很光荣的!
中九流:举子,郎中,巫士,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师爷,衙役,升秤,媒婆,走卒,时妖(巫婆),盗,窃,娼。
这些职业的划分也许现在看来有诸多不可思议之处,但都有一个独特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一些生动的故事。正因如此,对“三教九流”的划分也成为贯通数千年的文化引线,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九流”中原本没有把教师列入其中,只是有这些举子、书生、师爷等文人,后来为什么会把“教师”叫做“臭老九”呢?
这个叫法还是源自元代的职业排序。
蒙元统一中国后,用游牧民族的优越感来对民众划分等级,即:上等为蒙人,中等为色目人(中亚人)和其他游牧民族,下等为汉人,最低等的则是受儒家文化熏陶时间最久的南宋臣民。
可见蒙元统治者对南人和儒家学说的偏见有多深。
同时,他们又依职业的不同,把臣民更详细地分为十级: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把儒置于娼之下,丐之上,真不知道元朝统治阶层又是如何治理天下的。
回到文章开头。“一流佛祖二流仙”之说,貌似把皇帝排在第三位,其实,佛祖与仙都是虚幻世界的人物,真正主导人间的,正是排在第三的皇帝。所以,这种置皇帝于“佛仙”之下的说法,古代皇帝们倒是乐于接受。
更何况,还有“君权神授”之说,皇帝自称天子,还有众多的皇帝喜好求神拜佛,就自然要把自己排在神灵和佛祖之下了。
无论是“上九流”还是“下九流”,早已成过眼云烟。套用毛主席的一句话,做为文章的结语: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参考书目:《三教九流》,百度百科
【本站总编:秦岩 微信号:shaanture 新闻热线:13384928744】
本文二维码 分享朋友圈